此外,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心臟病等慢性疾病,也與飲食無節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。過度的飲食不僅加重了身體負擔,還可能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。
古代智慧與現代科學的共鳴
《黃帝內經》中早已提出“食飲有節”的養生理念,強調五味過度會損傷五臟,而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。過度的煙酒攝入,更是會導致全身多個器官受損,引發多種疑難病癥。因此,管好嘴巴、適度餓肚子,成為現代人追求健康的重要途徑。
道家養生之法中的“辟谷”,同樣強調了適度餓肚子的重要性。它提醒我們,少吃一點、吃到七分飽,是保持健康的前提之一。
晚飯早吃,五分飽為宜
對于現代人來說,晚飯的攝入時間和量尤為重要。由于現代人睡眠時間普遍晚于古代,因此難以做到“過午不食”。但專家建議,晚飯最好在晚上7點前解決,避免晚餐過晚給身體帶來負擔。過了7點,腸胃消化能力減弱,此時“補吃”晚餐應比正常晚餐更少,最好控制在五分飽左右。
長期晚餐過晚或過飽,會導致胃、腸、肝、膽、胰等臟器在睡眠時仍不斷工作,傳遞信息給大腦,使大腦始終處于興奮狀態,進而引發多夢、失眠等問題。長期下來,還可能引發神經衰弱等疾病。
富養精神,窮養身體
在追求健康長壽的道路上,我們不僅要注重身體的養護,更要關注精神的富養。多讀一些有營養的書籍,如《黃帝內經》、道學、儒學、易經等,有助于我們修心養性、豐富精神世界。同時,少吃大魚大肉、煙酒等刺激性食品,適當體驗餓感,做一些適合自己的養生功法,才能保持全身經絡通暢、氣血活躍、組織器官功能旺盛。
2025-04-30 16:22:22
2025-04-30 16:30:09
2025-04-30 15:59:54
2025-04-30 16:14:44
2025-04-30 15:49:18
2025-04-30 15:41:20
2025-04-30 16:09:00
2025-04-30 15:16:45
2025-04-30 15:10:12
2025-04-30 15:03:59
2025-04-30 11:37:56
2025-04-30 11:46:44
2025-04-30 11:01:38
2025-04-30 10:29:31
2025-04-30 11:18:49
2025-04-30 10:40:40
2025-04-30 10:49:44
2025-04-30 10:06:24
2025-04-30 09:54:54
2025-04-30 10:17:19
2025-04-29 17:12:10
2025-04-29 16:33:40
2025-04-29 15:43:17
2025-04-29 16:04:55
2025-04-29 15:30:18